医圣万密斋的全方位养生指南:古人养生“九”要诀之“四法”养生法


       万密斋,明代杰出的医学家,其医学成就可与李时珍比肩,被国家中医管理局评定为明清时期30位著名的医学家之一。



万密斋在养生保健理论和实践方面更是独树一帜,誉满鄂、豫、皖、赣,名噪明隆庆万历年间,乃至被康熙皇帝嘉封为“医圣”。万密斋提出“四法”养生法:“一曰寡欲,二曰慎动,三曰法时,四曰却疾。”即从保健的角度说,养生要遵从自然规律,并克服不良心态。


寡欲:清心健体,养性为先  


       “寡欲者,谓坚忍其性也”,在万密斋看来,养生之道首在“寡欲”。他提倡的“寡欲”不仅仅是对物欲的克制,更深层次上是对内心世界的净化。现代社会节奏加快,人们常被无尽的欲望裹挟,饮食无度、追求享乐,导致身心健康受损。



       万密斋认为,过度的欲望会损耗肾气,而肾为先天之本,肾气的盈亏直接影响全身脏腑的功能,尤其是对于女性而言,节欲是预防妇科疾病的关键。



       同时,他强调脾胃的养护,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,饮食不当直接伤害脾胃,影响食物转化为气血的过程。因此,学会适度,无论是饮食还是情感,都是养生的首要功课。在饮食上,选择五谷杂粮,适量而食,养护脾胃,确保营养的均衡吸收,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能量。


慎动:动静结合,劳逸相宜  


       “慎动者,谓保定其气也”,以稳重的态度对待身体活动,保护体内的生命之气。大健康时代下,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运动的重要性,却往往忽略了“过犹不及”的道理。万密斋认为运动应与休息平衡避免过度运动带来的伤害。



       古语说:“流水不腐,户枢不蠹”,保持气血流通,生命之树才能常青。万密斋提醒我们要避免长时间的单一活动,如久视、久卧、久坐、久立,这些都是现代“办公室病”和“屏幕依赖症”的根源。



       根据个人体质及季节变化灵活调整运动与休息。

       春季万物复苏,适合户外活动,以养阳气;

       夏季炎热,应避免剧烈运动,以防伤气;

       秋季宜静养,以顺应天地收敛之气;

       冬季则需保暖,减少外出,以防寒气侵袭。

       这种顺应自然规律的运动方式,既可增强体质,又可颐养性情,体现了中医“天人合一”的哲学思想。


法时:顺应四时,调和阴阳  


       “法时者,谓和于阴阳也”,古人认为,人体是一个小宇宙,其运行规律应顺应天时变化、自然规律,调整生活作息与饮食习惯,这也是中国传统养生的一大特色。

春天养阳、夏天养阴,秋天润肺、冬天补肾,这一传统养生智慧与现代营养学不谋而合。



       如《礼记 • 月令》记载:“春食麦与羊,夏食菽与鸡,秋食麻与犬,冬食黍与琬者,以四时之食,各有所宜也。”

食材顺应季节变化,体现了“天人相应”、“食随季变”的养生智慧,也符合人体在不同季节的生理需求。



       此外,他鼓励人们依据季节调整情绪活动,通过参与与季节相应的活动,以达情志调和,是现代人缓解季节性情绪障碍的有效途径,促进身体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。


却疾:防微杜渐,远离疾病  


       “却疾者,谓慎于医药也”,“却疾”是万密斋养生体系中对疾病防治的高度概括,他主张“治未病”,预防优于治疗。疾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日常生活中不注意调养,累积而成。万密斋提出通过日常调养、适时服用药膳来预防疾病的发生,而非等到病入膏肓才求助于医药。



       这一思想与现代医学提倡的疾病预防和早期干预策略高度契合,通过调整生活习惯、饮食结构,合理膳食、适量运动、情绪管理等手段,增强机体免疫力,减少疾病的发生。对于已经出现的轻微不适,及时采取措施,避免疾病进一步恶化,体现了中医“治未病”的前瞻性和科学性。



       同时,万密斋提醒人们,在疾病初期就应及时就医,治疗疾病时应听从专业医师的建议,合理用药,把握治疗的最佳时机和剂量,以达到最佳疗效。避免迷信和过度治疗,确保治疗方案的适宜性和有效性。


       在当今社会,随着慢性病的增多,万密斋的“却疾”思想显得尤为重要,提醒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,将预防疾病放在首位。


       面对生活压力、环境污染、饮食不规律等现代人普遍面临的健康挑战,万密斋的养生思想将持续为我们提供智慧的启迪。



       寡欲以养性,慎动以养形,法时以顺自然,却疾以防未然,追求健康长寿的同时,更要注重内在修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。正如《黄帝内经》所言,“天食人以五气,地食人以五味”,人与自然的和谐,才是养生的最高境界。


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
在线客服
在线客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