告别伏天,迎战秋老虎!轻松应对秋燥秋乏,健康度秋全攻略,享受金秋美好时光


明日出伏,为期40天的“宜伏不宜动”的炎热伏天的终于结束,人们往往会期待着凉爽秋天的到来。然而,现实往往并不如人意,尽管理论上暑气将逐渐消散,但许多地方依旧处于炎热之中。



尤其需要警惕“秋老虎”的威力,它是指出伏后短时间内出现的高于35摄氏度的高温天气,这种现象通常出现在公历8月下旬至9月上旬之间。



特点是早晚清凉、午后高温暴晒。每年“秋老虎”的持续时间不一,有时甚至会反复出现,其炎热天气可能会持续半个月以上。


“秋老虎”:高温背后的健康隐患


“秋老虎”易使人感觉不适,还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,随着空气湿度的降低和昼夜温差的增大,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随之增加。



这一时期需要对家人身体健康多投入份关注,特别是对于老人和孩子而言。


为您支招,秋燥秋乏不再烦


秋燥无忧三步走:



补充水分促代谢:一般成年人每天补充1500-2000ml水才能满足机体的需求,喝水也可以促进人体新陈代谢。除了饮用的白开水,还可以适量饮用荷叶茶、黄精茶等。


营养膳食护身体:日常饮食中,建议多摄入一些有助于清热生津、养阴润肺的食物,这些食物包括萝卜、蜂蜜、菠菜、番茄、芹菜、薯类、莲藕、银耳、百合以及各种新鲜水果等。


家庭烹饪时可考虑加入一些药食同源的食材,以增强身体的适应能力,这些食材包括芝麻、蜂蜜、黄精、玉竹、麦冬、百合、杏仁、枸杞子、罗汉果、西洋参等。


少食寒凉保脾胃:尤其是脾胃功能较弱的脾胃虚寒体质人群,应少食生冷寒凉食物,如大闸蟹,多吃易引起消化系统不适,真馋嘴了建议将其与紫苏叶、生姜一同烹调,减轻寒性。


(注:因个体不同,特别是对于特殊慢性病、孕妇及婴儿,“药食同源”的食材使用,建议询医咨询,有任何不适请立即就医)。


秋乏击退三法则:



清淡饮食增活力:饮食以清淡为主,减少油腻食品的摄入。遵循“增酸少辛”的原则,有助于平衡体内环境。


适度运动强体质:利用秋高气爽的好天气,进行一些户外活动,如爬山、慢跑、散步等,以增强体质,提高免疫力,为寒冷的冬季打基础。


规律作息养精神:注意劳逸结合,保证充足的睡眠,早睡早起,适时午休,建议尽量比夏季每天多睡1小时,可有效缓解秋乏的现象。


另外,夏秋交替,体质较弱的老年人和儿童要留意天气变化,适时调整着装,以防感冒引起的发热、咳嗽等不适。建议采取渐进式添衣策略,避免突然增加过多衣物,以适应季节的温和转变。


心理调适与防病保健,让秋天更舒心


随着秋季的到来,部分人可能会感到心情低落。中医理论认为,“肺在志为忧”,忧郁和悲伤的情绪易对肺部产生不利影响,影响身体健康。



因此,在秋季保持愉悦的心情,多参加户外活动和社会交往,选择适宜的方式来调节心情,对于维护身心健康是很有帮助的。


防霉小贴士:守护家居清新每一刻


随着出伏后的天气转凉,雨水也会逐渐增多,这为霉菌的生长提供了条件。



因此,应注意室内的通风换气,保持室内通风干燥,避免衣物和家居用品上滋生霉菌。定期晾晒衣物,使用电熨斗等工具减少衣物含水量,避免霉变。



人间换季,美好不息。秋意渐浓,天高云淡,秋水共长天一色,正是赏秋的好时节。何不邀上挚友亲朋,共赴户外,登高远眺,释放心境,尽享初秋的宁静与美丽。



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
在线客服
在线客服